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欢迎您!
2017 No.3(全文+数字阅读)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20日 00:00   浏览次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网络版全文请登录投稿系统www.jxndxuebao.com获取。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在线阅读

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XND201703*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39卷第3目次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中国地方猪种利用现状与展望——郭源梅,   李龙云, 赖昭胜, 黄黎斌,   黄智勇, 涂金敏, 邱恒清,   黄路生, 肖石军

DOI10.13836/j.jjau.201705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中国拥有丰富的猪种质资源,约占全球现有猪种资源的1/3。随着杜长大等快大型猪种的引入,中国地方猪种的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为了应对外来猪种的冲击,地方猪种的利用也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地方猪种除与外来品种直接杂交利用外,还用于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并培育出一批新品种和配套系,有的地方猪种甚至培育成医学研究的模型猪。中国地方猪种肉质好,这是快大型猪种无法比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猪肉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中国地方猪种也将迎来非常有利的发展契机。利用地方猪种肉质好的特点,通过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杂交利用等方式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猪肉产品是我国地方猪种开发利用的主要出路。

中药复方添加剂对夏季高温条件下肉牛的抗热应激作用研究——刘博,   徐洋, 瞿明仁, 张新雨,   尚含乐, 杨建军, 宋小珍

DOI10.13836/j.jjau.201705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肉牛的抗热应激作用,本试验选取18头健康、体质量约为(435.30±16.26kg22月龄育肥锦江黄牛未去势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牛。试验牛均饲喂于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精粗比为64),两个中药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了10 g/kg的中药复方1和中药复方2。试验期为60   d。结果显示:(1)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试验期牛舍平均温湿指数高于72,肉牛处于高度热应激状态;(2)添加中药1和中药2后,肉牛的体温和呼吸频率显著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两个复方添加组的血清IgA含量显著下降,IgGIgM含量显著升高。此外,中药1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药2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T-SOD活性高于对照组,两个复方添加组的血清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可以缓解肉牛的热应激反应,提高热应激期锦江黄牛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性能。

藏绵羊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多态性分析——李文浩,   刘秀, 李少斌, 王继卿,   罗玉柱

DOI10.13836/j.jjau.201705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分析高寒牧区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应用PCR-SSCP与测序结合的方法,对391只藏绵羊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经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280 bp289 bp2个片段。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发现AABBAB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8 80.313 00.038   2,在C.400+90处发生G/T的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65 6,呈中度多态。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发现AAAB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61 80.038 2,在C.837处发生C/T的突变,为错义突变,并导致P.279处苏氨酸变为丝氨酸,多态信息含量为0.036 9,为低度多态。对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的2处突变位点可作为藏绵羊品种改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潜在分子标记。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十二指肠组织化学研究——余鹏程,   李菁, 宋伟, 刘佳,   张晖

DOI10.13836/j.jjau.201705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珠颈斑鸠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鸟类,但目前有关其器官组织化学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解珠颈斑鸠消化道组织结构及相关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规律,本试验通过3种组织化学的方法鉴定了十二指肠中杯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银细胞。PAS反应结果表明,PAS+杯状细胞呈球形,紫红色,位于绒毛吸收上皮细胞之间,肠绒毛外缘有一层PAS+黏液层;甲苯胺蓝染色表明,肥大细胞近圆形,呈暗紫红色,多位于十二指肠绒毛固有层,有的分布于血管周围;Grimelius银染表明,嗜银细胞呈纺锤形,被染成棕黑色,多位于绒毛黏膜固有层,有的位于吸收上皮细胞和隐窝上皮细胞之间。这些结果提示珠颈斑鸠十二指肠能通过杯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银细胞形成一个系统的黏膜防御屏障。

7种五味子木脂素对草鱼原代肝细胞的毒理研究——张洪玉,   王海波, 赵明军, 王文峰,   唐夏, 胡鲲, 杨先乐,   夏磊

DOI10.13836/j.jjau.201705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研究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这7种木脂素对草鱼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安全浓度,采用草鱼原代肝细胞作为实验模型。实验组加入1~1 000 μmol/L不等的待测木脂素,溶剂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阳性对照组加入8     mmol/L的四氯化碳。培养22 h后,采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价木脂素的细胞毒作用,并检测培养上清GPTGOT评价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醇乙在 ≥ 700   μmol/L、乙素在 ≥ 100 μmol/L时有细胞毒性,但均未见GPTGOT的升高;醇甲在最高1 000 μmol/L、甲素丙素在最高100 μmol/L、酯甲酯乙在最高50 μmol/L时均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醇乙和乙素具有一定的肝细胞毒性,主要表现为细胞代谢水平的下降,但不足以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显著改变;其余5种木脂素无明显肝细胞毒作用。

·园艺科学·

不同猕猴桃雄株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差异研究——王斯妤,   钟敏, 廖光联, 陈璐,   徐小彪

DOI10.13836/j.jjau.201706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筛选出猕猴桃花粉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实现猕猴桃雌株优质高产。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及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种质资源圃采集的来源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41份猕猴桃雄花为试材测定其花粉量及花粉活力。试验中87.8%雄株花粉活力集中于40%~80%No.2933323621的花粉活力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系),而花粉活力低于40%的猕猴桃雄株有No.2No.3,其中No.3的活力最弱。供试材料中,单个花药所含花粉量最多的是No.26,达1 951粒;而最少的是No.39,仅有900粒,均属于中华猕猴桃,可见其花粉量差异较大;美味猕猴桃雄株之间花粉量差异较小,处1 160~1 520粒。中华猕猴桃雄株平均花粉活力(58.54%)低于美味猕猴桃(67.99%),而其平均花粉量(1 415粒)高于美味猕猴桃(1 341粒),花粉量与花粉活力之间并无相关关系。文中依据供试品种花粉量的多少及花粉活力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第Ⅱ与Ⅲ级的猕猴桃雄株具有较多的花粉量及较高的花粉萌发率,可以满足生产上猕猴桃授粉的要求,其余品种则不建议作为授粉树。

湖南省猕猴桃果园土壤镉含量及镉吸收规律研究——卜范文,   汤佳乐, 杨玉, 王仁才,   程小梅, 林文力, 徐海

DOI10.13836/j.jjau.201706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研究湖南省猕猴桃果园土壤镉元素含量和污染情况,并对猕猴桃植株内的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猕猴桃果园土壤主要受到镉的轻度污染,中、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只有10.52%,且存在分布不均匀,区域变幅较大的污染特点;38个猕猴桃果园土壤镉含量在0.202~4.9 mg/kg19个品种的果实镉含量在0~0.027 mg/kg,均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镉元素污染物的限制值(0.05   mg/kg),探明猕猴桃为果实镉含量低吸收果树;经过变异分析和方差分析,猕猴桃不同部位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果;在同一污染条件下,猕猴桃各器官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果,镉含量在根中的富集系数最大,其次是茎和叶,果中最低;在同一器官中,随着土壤中镉污染等级的升高,猕猴桃各个器官镉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但各个器官镉的吸收量富集系数逐渐降低。

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苦瓜种质抗性的评价——关峰,   万新建, 张景云, 石博,   刘玉婷, 缪南生

DOI10.13836/j.jjau.201706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花期喷硼对锥栗光合作用和空苞率的影响——刘智强,   袁德义, 邹锋, 朱周俊,   王刚, 卢江泽

DOI10.13836/j.jjau.201706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降低锥栗空苞率,以6年生华栗2为供试材料,分别在锥栗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5种不同质量浓度为C11     g/L)、C22 g/L)、C33   g/L)、C44 g/L)、C55   g/L)的硼,喷清水为对照(CK),以研究喷硼对锥栗叶片光合作用和空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结实率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空苞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硼质量浓度为1~5 g/L时,皆可明显降低空苞率,降幅为5.60%~13.40%,其中喷施3   g/L时降幅最大;喷施质量浓度为3 g/L的硼砂对锥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结实率作用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幅度分别为11.29%81.22%39.66%28.70%24.68%。结合生产应用,于锥栗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0.30%硼效果最佳。

·植保科学·

引致小皱蝽自然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张胜利,   栾丰刚, 刘振邦, 李增智

DOI10.13836/j.jjau.201706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2009年在浙江千岛湖小皱蝽种群中发生了由球孢白僵菌引起的流行病。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流行区内的132株球孢白僵菌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以探讨昆虫自然流行病的发生与病原种群异质性之间关系。8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58个,占89.23%;总的遗传多样性和Shannom信息指数分别为0.220 10.352   1,表明引起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多样性随寄主种类增加而增加。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83将研究的菌株划分为7个分支,其中CladeⅠ和Ⅱ中共有119株,占总菌株数的90.15%。亚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463 00.290   0,说明亚种群间存在较高的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小皱蝽流行病无流行中心,引致本次小皱蝽流行病的球孢白僵菌种群为多系的异质种群。

茼蒿提取物及其不同柱层析馏分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李珊珊,   万春鹏, 刘琳, 李猛,   范淑英

DOI10.13836/j.jjau.201706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西瓜枯萎病菌为指示菌株,对茼蒿茎叶提取物及其不同柱层析馏分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及其5个柱层析馏分对西瓜枯萎病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而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离所得的5个馏分的抑菌效果有所下降,且与粗提物间差异显著;随着浓度的降低,所有的组分抑菌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对5个组分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它们的EC50分别为19.53414.17916.87813.26917.377   mg/mL

·林业科学·

上备田河小流域不同林分类型固土保水能力——潘萍,   宁金魁, 欧阳勋志, 臧颢,   曹梦, 吴自荣, 桂亚可

DOI10.13836/j.jjau.201706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江西上犹县上备田河小流域连续8年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宜林荒山荒地(对照)5种不同林分类型的固土保水能力及其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径流量和含沙量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类型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针阔混交林年平均下降率最大,分别为7.4%22.5%,变化最小的均为宜林荒山荒地。(2)年均径流量与年均土壤侵蚀量均表现为宜林荒山荒地>   马尾松林> 杉木林> 湿地松林>   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径流量差异显著(P<0 .05);针阔混交林、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与宜林荒山荒地的土壤侵蚀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针阔混交林与湿地松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土壤侵蚀量差异显著(P<0 .05)。(3)不同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降雨量、降雨强度对宜林荒山荒地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针阔混交林的影响最小。

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研究——宫欢欢,   尤一泓, 林勇明, 陈灿,   吴承祯, 李键

DOI10.13836/j.jjau.201706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揭示沿海地区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地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以大鹤国有防护林地3种林龄(10 a23   a33 a生)的木麻黄纯林为对象,研究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23 a> 10   a> 33 a;土壤pH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动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密切相关,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几种酶均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林地地力和生产力的变化。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的油茶林地6种重金属有效性的比较研究——刘繁灯,   袁军, 吴方圆, 王慧,   冉舵, 谭晓风

DOI10.13836/j.jjau.201706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比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测定油茶(Camellia oleiferaAbel.)林地重金属含量的差异及提取方法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试验采用Mehlich3ASIBrayDTPAHCl5种浸提剂测定油茶林地ZnCrAsCdHgPb   6种重金属含量,分析5种方法提取量关系及其与油茶根系、叶片等器官重金属吸收量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测定的油茶林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差异,ZnCrAsCdHgPb提取量范围分别在1.059~3.7650.016~0.1820.012~0.2030.043~0.1600.010~0.0900.026~6.968   mg/kgZnCd提取量HCl>   ASI> DTPA> M3> BaryPbCr提取量ASI>   HCl> DTPA> M3> BaryAs提取量DTPA>     ASI> M3> HCl> BaryHg提取量DTPA>   M3> HCl> ASI> BaryHCl法提取AsPb较真实反映出种皮吸收量,ASI法提取HgPbZn分别较真实反映出果皮、种皮、种仁吸收量。浸提方法间相关关系与浸提方法提取量跟油茶吸收量相关关系不一致,即浸提方法间显著相关不足以说明其与油茶重金属吸收量亦显著相关。

冷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对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巫其荣,   关鑫, 林金国, 李清芸,   齐文玉

DOI10.13836/j.jjau.201706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表面润湿性是反映固体材料亲水性的重要指标。采用多因素法,探索冷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气体、时间、功率等因素对竹青、竹肉和竹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分析竹壁各部位冷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气体作为等离子体处理介质,对竹壁各部位平衡接触角的影响各异,影响程度依次为氧气(O2> 氮气(N2>   氩气(Ar);竹壁各部位在冷等离子体处理的条件下(氧气作为处理气体、处理时间90   s、处理功率160 w),竹青、竹肉和竹黄对酚醛树脂胶的平衡接触角分别下降61.15%43.59%48.32%,竹壁各部位润湿性明显改善;竹壁各部位的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具有时效性,处理后的竹材存放时间最好控制在6 d以内。

枳砧优系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汤丹,   李益, 张凤, 龙桂友,   邓子牛

DOI10.13836/j.jjau.201707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将柑橘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优良单系快速繁殖成遗传背景一致的群体,以大田一号枳优系试管播种实生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枳试管播种后暗培养30 d后获得的上胚轴,是较合适的快速繁殖材料。上胚轴节间茎段长度为9   mm、于MT+1 mg/L BA条件下培养时,再生率、再生系数较高。MT+1     mg/L BA有利于上胚轴单芽插条萌芽。MT+0.5 mg/L   BA+0.05 mg/L   IBA较适合芽增殖,增殖系数可达4.981/2 MT+0.1 mg/L NAA+0.1 mg/L   IBA+0.6 g/L生物炭的培养条件下,试管苗生根情况最佳,移栽到草炭:河沙:锯木屑=1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79.5%。通过以上流程,可在5个月内实现从种子到植株成活的过程,目前获得129株可供嫁接的枳快速植株。

·生物技术与工程·

鄱阳湖细菌群落多样性与水环境相关性分析——郑国华,   黄虹, 涂祖新, 张莉莉,   靳亮, 白亚妮, 孙然,   张志红

DOI10.13836/j.jjau.201707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解鄱阳湖水域的细菌群落多样性,选择鄱阳湖核心区具有代表性的15个点,运用16SrDNA 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其部分结果与同种样品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个区域的水体均可分离出3061种优势菌群,隶属于76990种,各区域之间细菌群落相似性系数在49.0%~74.0%PCR-DGGE与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相比较,PCR-DGGE方法只分析了样品中细菌群落数的1/10左右、看似与高通量方法中的丰度大于50的优势细菌群落数相接近,而且代表了样品总细菌群落丰度的91.7%,但2种方法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主要环境指标(DO、电导率、ORPNTUPAR、矿化度和盐度)和营养盐(TNTPNO2NH4NO3PO4)与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显示了鄱阳湖细菌群落对湖泊生境的适应性。

一株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解析——林真亭,   叶子坚, 庄玲萍, 许莉,   张岗, 强华

DOI10.13836/j.jjau.201707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抗菌活性示踪和多级色谱方法对该菌株所产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两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均为环二肽衍生物。

五谷虫抑菌活性多肽RP-HPLC分离与纯化方法研究——王敏,   褚夫江, 巫春旭, 刘文彬,   金小宝, 朱家勇

DOI10.13836/j.jjau.201707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旨在建立一种五谷虫抑菌活性多肽分离纯化的方法,为研究其药用价值提供实验依据。通过匀浆、过滤、加热、离心后利用超滤膜超滤获得分子量在30 ku以下的蛋白多肽,采用凝胶过滤层析系统初步分离并筛选出抑菌活性峰,以RP-HPLC建立该活性峰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果显示,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并且筛选出两个具有抑菌活性组分S2S3RP-HPLC色谱法确定了S2具有7个峰和S3具有4个峰;该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实验的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5%6批样品RP-HPLC图谱相似度值大于0.99;采用RP-HPLC能快速分离五谷虫抑菌活性多肽,且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建兰花叶病毒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梁芳,   张燕, 王若斓, 许申平,   程喜梅, 崔波

DOI10.13836/j.jjau.201707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是引起兰科植物病毒病的最重要病原体。研究根据NCBI上已登录的Cy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保守区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从感病蝴蝶兰中克隆到2CyMV   CP基因序列,编码区ORF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分离物之间有13个核苷酸差异,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CyM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7%~99%97%~98%,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99%96%~10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对该病毒检测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条件优化,建立起一套基于SYBR     Green ICyM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该检测方法比普通RT-PCR法灵敏度高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模板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为100%,相关性系数为0.998。重复性试验表明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在2.58%以内,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可为兰花CyMV的早期预警及病毒在植物体内侵染途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山药废弃物制备可降解液体地膜及其性能研究——余华喜,   郭伟来, 乐治平

DOI10.13836/j.jjau.201707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山药废弃物与乙二醛交联产物为基料,加入适当的交联剂以及增韧剂等,制备一种新型的可降解液体地膜,并研究了其保温、保水性能。实验采用土埋法考察其可降解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降解率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山药废弃物为基料制备的液体地膜,可使土壤温度提高,增加土壤含水率。液体地膜埋入土壤49 d后,降解率达39.4%。说明所制备的液体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水以及可降解性。

非预增菌可视化快速检测食品中肠毒素大肠杆菌K88的研究——付梦玉,   吴云, 林丽萍, 王瑾,   吴国平

DOI10.13836/j.jjau.201707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本研究运用肠毒素大肠杆菌K88E.coliK88)特异的适配体结合纳米金和银增强技术,建立了E.coliK88一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实现约2 h检测E.coliK8810 CFU/反应的灵敏度。通过人工模拟E.coliK88污染25   g蔬菜、牛奶或猪肉等食品原料,采用该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进行非预增菌直接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灵敏度达100 CFU/mL (或g),检测需时约2   h,在1.0×102~1.0×105CFU/mL (或g)的E.coliK88污染浓度范围内,样品A630nm吸光值与目标菌污染浓度对数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E.coliK88可视化检测方法可用于食品样品E.coliK88污染非预增菌的快速、灵敏检测分析。

江西省3498份食品样品中铝污染检测分析——徐匡根,   上官新晨, 傅陈欣熹, 徐慧兰

DOI10.13836/j.jjau.201707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解江西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环节食品中铝污染现状,在江西省采集3 498份食品样品,采用方法GB/T5009,检测项目仅限于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检测结果按照GB2760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 498份样品中共检测出含铝添加剂样品361份,不合格率10.3%。根据食品类别来分,油炸小麦粉制品不合格率最高(23.92%),其次为小麦粉(18.53%),焙烤类食品不合格率最低(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79P<0 .001);根据食品不同包装形式分类,散装食品不合格率(13.3%)比定型包装不合格率(8.5%)高(χ2=20.099P<0 .001);根据食品不同环节分类,餐饮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不合格率依次为18.7%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04P<0 .001);根据不同地区分类,不同地区的样品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南昌市等6个地市不合格率均超过10%以上。江西省食品中特别是油炸小麦粉制品、散装食品和餐饮环节铝不合格情况比较严重,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农机化·

向日葵机械化收获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宗望远,   刘羊, 黄小毛, 马丽娜,   唐胜平

DOI10.13836/j.jjau.201707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窝眼式排种器结构优化仿真——鲍秀兰,   孟亮

DOI10.13836/j.jjau.201707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单粒精量播种是当今播种作业的发展方向,排种器是精密播种机上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和播种质量。针对机械排种器刮种过程中伤种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重力自动出种的新型倾斜圆盘窝眼式排种器。为研究不同排种器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以所提出的新型倾斜圆盘窝眼式排种器为对象,运用EDEM软件对不同设计参数下的种子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3种排种器设计参数的正交仿真试验,以排种器的单播率、漏播率和重播率为指标,分析了排种器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精量播种性能,得出排种器最优参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影响排种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取种圆盘转速,其次是排种器窝眼与种子的直径比,再次是种箱中的充种区域角。采用离散元法的排种器仿真试验,能在排种器设计初期进行工作过程动态模拟,为排种器结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资源环境与土壤生态·

遥感影像与GIS一体化的公路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李媛,   龚晓芳, 程延秋, 刘大鹏,   黄新志

DOI10.13836/j.jjau.201708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途经包头和巴彦淖尔2区的内蒙古某改建公路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影像与GIS一体化技术,从包头和巴彦淖尔2个区植被、地貌、风力、土壤等主要生态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生态环境受到人为扰动后,从地表侵蚀的敏感性,生态的稳定性、生态环境变化强度和人为活动干扰性等。结果表明:在评价技术相同时,区划尺度不同,评价结果有差异,尺度范围在2 km内,尺度评价结果更可取。2014年,包头、巴彦淖尔这2个区域25 km范围不稳定性指数分别为76.612.742   km范围内分别为75.754.39。通过实践论证,采用遥感与GIS技术,评价分析了内蒙古包头和巴彦淖尔这2个区的公路修建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公路修建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今后公路修建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西北五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碳减排潜力研究——冉锦成,   马惠兰, 苏洋

DOI10.13836/j.jjau.201708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碳减排潜力及潜在规模的测算作为制定减排政策和碳交易市场政策的前提。基于种植业活动、畜牧养殖、农田土壤和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西北五省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效率评估模型(SBM模型)求解目标函数最优值,并以此测算出西北五省农业碳减排潜力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4年,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农业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4.14%-0.09%3.77%4.06%;相应的碳排放强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08%-5.57%-9.94%-6.57%-7.14%;空间差异明显,碳排放量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新疆为青海的4.61倍;碳排放强度青海> 宁夏> 甘肃>     新疆> 陕西,陕西仅为青海的11/25;近20年,西北五省农业碳减排潜力省域差异明显,青海碳减排潜力高于其他四省,其次为新疆、宁夏、甘肃、陕西,其中陕西、宁夏碳减排潜力呈波动下降趋势,甘肃、青海、新疆碳减排潜力呈波动增加趋势。最后为西北五省制定相应的农业碳减排政策和减排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煤炭基地村庄复垦前后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以山西省西郜村为例——杨玉敏,   师学义, 马桦薇, 李建龙

DOI10.13836/j.jjau.201708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郜村为研究区,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利用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预测了复垦后土壤养分状况,并将其与复垦前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的变异程度、块金系数与变程均会降低,且块金系数与变程在复垦后均具有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复垦后较复垦前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分布更为均匀,村庄与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降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以及研究区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培肥建议,对今后研究区农田管理与施肥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并为其它区域复垦前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