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欢迎您!
2017 No.4(全文+数字阅读)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07日 00:00   浏览次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网络版全文请登录投稿系统www.jxndxuebao.com获取。

手机阅读请扫描二维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在线阅读

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XND201704*1*


·作物科学·









机械穴直播早籼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播期效应——王文霞, 曾研华, 曾勇军, 梁喜欢, 黄万, 李晨曦,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DOI10.13836/j.jjau.201708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揭示机直播下不同基因型早籼稻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播期效应,研究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冷敏感品种株两优819、中嘉早17和耐冷品种五丰优623、湘早籼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提早播种(321日,S)和正常时期播种(45日,CK2个处理。结果表明:提早15   d播种,不同类型早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延长5 d,播抽历期平均推迟3.7 d,且秧苗出苗率降低,以冷敏感品种受播期影响效应高于耐冷品种;早播处理水稻产量总体低于正常播种处理;提早播种降低叶面积指数;与CK相比,早播处理降低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了淀粉粘滞特性,但增加了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度与胶稠度,不利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改善。














春油菜田野燕麦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的生理响应——翁华, 吕晓辉, 魏有海, 郭青云




DOI10.13836/j.jjau.201708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探明春油菜田野燕麦(Avena fatua L.)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抗性生理机制,在实验室对抗性生物型野燕麦和敏感性生物型喷施高效氟吡甲禾灵后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高效氟吡甲禾灵EC 375 mL/hm 2后,野燕麦敏感种群(S)的叶绿素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抗性种群(R)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野燕麦抗性种群(R)喷药处理后丙二醛含量始终很低,敏感种群(S)随着药剂胁迫时间的延长,施药与未施药处理后的丙二醛含量的差异明显;敏感野燕麦种群(S)施药和未施药处理后CAT的活性差异比较显著,抗性种群(R)施药后的CAT活性与未施药的CAT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得出敏感野燕麦生物型生理变化较大,高抗野燕麦生物型具有一定的生理适应性,生理变化较小。














外源物质对连作豇豆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陈昱, 张福建, 吴超群, 肖晨, 杨有新, 吴才君




DOI10.13836/j.jjau.201708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豇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茉莉酮酸甲酯、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3种外源物质对连作逆境条件下豇豆生长发育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物喷施处理均影响豇豆生长发育以及根际土壤环境。其中油菜素内酯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豇豆的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和壮苗指数分别显著增加了10.57%36.61%32.02%40.00%。同时,油菜素内酯处理显著降低豇豆叶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降幅分别为58.57%48.91%。喷施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显著影响豇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而茉莉酮酸甲酯处理无显著性影响。3种处理均能改善豇豆根际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可见,豇豆叶片喷施外源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连作逆境胁迫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危害,研究有助于为今后提高豇豆抗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园艺科学·









冬枣结果枝叶与营养叶化学计量特征比较研究——宋爱云, 董林水, 刘京涛, 杨红军, 陈印平, 刘雪红




DOI10.13836/j.jjau.201708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沾冬1号冬枣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果实发育期内(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结果枝叶(简称果叶)与营养叶中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发育期内,果叶NPK元素含量多小于营养叶,但这种差异多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仅幼果期叶P含量在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片C含量在3个发育期内则表现为果叶大于营养叶,并且在幼果期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在果实成熟期下降明显;叶片PK含量在果实发育期内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叶片C含量在发育期内则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片C/N在幼果期与果实膨大期比较相近,果实成熟期则显著增高;叶片N/P比值在发育期内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叶N/P比值在发育期内均大于营养叶。相关分析表明,各元素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NCKN/P呈显著正相关,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CN/P呈极显著正相关;KC/N呈极显著负相关。














宽皮柑橘品质特性及加工适性研究进展——沈勇根, 朱凤妮, 卢剑青, 陈金印, 周明, 王强, 杨洪烨




DOI10.13836/j.jjau.201708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宽皮柑橘(Citus reticulata)是世界上生产量仅次于甜橙的柑橘类鲜食水果。针对宽皮柑橘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一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南丰蜜桔、温州蜜柑、椪柑、砂糖橘、本地早橘和红橘6个品种的宽皮柑橘品质性状,探讨宽皮柑橘深加工的方向,根据柑橘制品的品质性状挑选出较佳的宽皮柑橘品种,为优质宽皮柑橘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赤霉素和壳聚糖处理对冷藏毛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张秀兰, 陈伏生, 方向民, 张扬, 万松泽, 吴高洋




DOI10.13836/j.jjau.201708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选择新鲜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为对象,分析30 d贮藏期内常温(RT)、低温(LT4℃),低温+100 mg/L赤霉素浸泡(LT+GA)和低温+1.5%壳聚糖涂膜(LT+CH4种处理方式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贮藏期内,竹笋的失重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呼吸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竹笋质量降低,30 dLTLT+GALT+CH下失重率分别为RT处理的34.3%24.9%15.2%。贮藏1~7   d4种处理下竹笋呼吸速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而贮藏30 d   LT+GALT+CH处理呼吸速率比LT显著降低。与RT相比,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PODPAL活性增加,且LT+CH抑制作用更强,30 dLT+CHPODPAL活性分别比LT32.2%35.5%。同时,代表竹笋品质的可溶性蛋白7 d时在LTLT+GALT+CH下比RT处理分别高155%160%110%。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及联合赤霉素浸泡和壳聚糖涂膜均能有效抑制竹笋呼吸,降低PODPAL活性,增加竹笋品质和保鲜时间,4℃低温+1.5%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中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倪张林, 袁新跃, 叶彩芬, 汤富彬




DOI10.13836/j.jjau.201708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研究重金属对不同栽培模式的铁皮石斛食用安全性影响,利用ICP-MS技术测定了大棚栽培、树栽培和石壁栽培的铁皮石斛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中重金属PbCdAsCu均低于WM/T 2-2004《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但树栽培和石壁栽培的Pb含量要显著高于大棚栽培。利用日摄入量(EDI)和复合污染指数(HI)对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发现PbCdAsCuAl的日摄入量远低于FAO/WHOUSEPA推荐的参考剂量;HI估算结果显示PbCdAsCuAlHI值均低于1,表明正常消费不同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基本不产生重金属健康风险。












·植保科学·









辣椒种质资源抗疫病性及发病速度分析——何烈干, 周银生, 陈学军, 方荣, 马辉刚




DOI10.13836/j.jjau.201709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8份辣椒材料进行疫病抗性鉴定,并对比分析抗性与发病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幼苗病株率为0~100%,病情指数为0~100,表现高抗的材料有18份,表现抗性的材料有23份,中抗材料有33份,感病材料为134份。供试材料发病速度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材料病情指数相近,但它们之间的前期和后期发病速度差异较为明显。分析认为,在抗性鉴定试验中应重点考虑前期发病速度,其鉴定结果方能真实全面反映材料的抗感程度。














应用白僵菌与绿僵菌及其复配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李万里, 包亚星, 林晓婷, 徐超, 童应华




DOI10.13836/j.jjau.201709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经相容性研究和撒菌粉防治试验,评价感染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高致病力白僵菌BLK与绿僵菌Ma1775粉剂,以及其与常用生物农药复配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白僵菌BLK和绿僵菌Ma1775分别与1.5%除虫菊素和3.0%阿维菌素的相容性较好,田间防治15 d后,BLK+1.5%除虫菊素和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单剂,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为(76.68±0.96%和(73.90±1.04%。因此,Ma1775+3.0%阿维菌素复配剂和BLK+1.5%除虫菊素复配剂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012-2014年江西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留监测分析——徐匡根, 上官新晨, 徐慧兰




DOI10.13836/j.jjau.201709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了解江西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农药残留水平的规律,及时发现蔬菜类食品中的安全隐患,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根据人口分布、蔬菜生产种植情况各抽取1个区(县)作为监测点进行采样,检测重金属及农药污染情况。2012-2014年江西省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总超标率3.6%,以铅、镉的污染为主,总砷、总汞未超标,但2012-2014年铅、镉污染有逐年增高现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5)。铅污染最严重的为甘蓝类蔬菜,镉污染最严重的为茄果类蔬菜,不同种类蔬菜的铅、镉超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012-2014年江西省蔬菜中农药残留总检出率为42.3%,超标率为1.2%16种农药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检出率最高的为氯氰菊酯。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农药快速溯源制度,加强蔬菜中农药及重金属监测的频率,重点防患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风险。












·林业科学·









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特征研究——余林, 徐海宁, 肖复明, 刘广路




DOI10.13836/j.jjau.201709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对江西安福林区毛竹纯林、竹阔和竹杉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分布及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的关系和贡献率等土壤团聚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分布趋势为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减小而下降,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竹杉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2~1 mm)、(>5 mm)、(1~0.5 mm)、(5~2 mm)和(0.5~0.25 mm)。>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以竹阔混交林最高,为32.43 g/kg,其次是毛竹纯林(26.99 g/kg),竹杉混交林最低,为21.18 g/kg,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且各粒径团聚体间有机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径>5 mm5~2 mm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在47.74%~75.60%,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竹杉混交林、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说明混交经营有利于大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积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毛竹林资源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庐山冬季土壤动物群落及功能群对毛竹扩张的响应——廖丽琴, 刘苑秋, 孔凡前, 邹贵武, 邓光华, 刘玮




DOI10.13836/j.jjau.201709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庐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近年来其向周围森林的扩张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而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是受毛竹扩张影响最为严重的林分之一。土壤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食性的土壤动物组成不同的功能群,参与土壤物质循环过程并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在庐山自然保护区设置毛竹纯林、日本柳杉纯林和毛竹-日本柳杉交错带3个样地,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观察在庐山湿冷的冬季时期毛竹扩张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纯林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较相关,而毛竹-日本柳杉交错带和日本柳杉纯林土壤动物群落则与速效磷、全磷、有机质等养分指标较为相关;多样性特征与PCA分析表明毛竹纯林的土壤动物群落与日本柳杉纯林和毛竹-日本柳杉交错带差异较大,后两者相似性更高,交错带的土壤动物类群分布更均匀;甲螨亚目、弹尾目和中气门亚目是主要的优势类群;毛竹入侵带来的有机质含量变化,使得腐食类土壤动物数量先增后减,捕食类土壤动物比例先降后升,中气门亚目由于其响应快、适应强而数量逐渐增加;毛竹-日本柳杉交错带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量少,可能是由于处于相互干扰阶段,存在干扰关系的原因。














厚竹新竹发育过程中母竹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张艳华, 杨光耀, 黎祖尧, 李芳, 张雷, 李苑, 孙娅东




DOI10.13836/j.jjau.201709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新竹发育过程中母竹内源激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内源激素对厚竹孕笋成竹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了厚竹在笋芽萌动、竹笋生长和新竹长成期母竹不同器官中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母竹中IAAABA含量相对较高,GAZR含量相对较低。笋芽膨大期竹鞭中的生长促进物质含量比地上器官高,其中GAZR含量差异显著,说明在笋芽膨大期厚竹地下系统并未休眠。竹笋生长期,地上器官中各种激素的总含量均高于竹鞭,其中ABA含量差异显著,母竹竹叶中的IAAZR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和其他器官,生命活动最为旺盛,竹林系统的生长中心由地下转入地上。从笋芽膨大至新竹展叶,母竹竹叶和竹枝中的IAAGAZR含量呈抛物线变化,ABA含量则逐渐降低;竹秆中IAAGAABA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ZR含量呈抛物线变化;竹鞭中IAAZRABA含量先降后升,GA含量则是前期快速下降,后期趋于稳定。地上器官中生长促进物质与ABA的比值及ZR/IAA值均是先增大,竹笋生长期达到最高,之后趋于平稳或略有降低。竹鞭中IAA/ABAZR/ABAZR/IAA值变化不大,GA/ABAGA/IAA值前期显著下降,后期趋于平稳。GA/ZR值在4个器官中均是前期显著降低,后期变化不大。














圆齿野鸦椿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分析与优良家系选择——于志民, 康文娟, 涂淑萍




DOI10.13836/j.jjau.201709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花卉盆景基地30个半同胞家系1 a生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生长性状变异。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家系间苗高、生物量、净光合速率、SPAD值存在极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经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将7个生长性状综合成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88.11%,将30个家系划分为5大类,并初步选出29#26#14#27#25#28#6个圆齿野鸦椿优良家系。














湖北建始楠木植物群落研究——马永征, 何舒怀, 费永俊




DOI10.13836/j.jjau.201709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对湖北建始的楠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掌握其种类分布,并利用群落生态学知识对建始楠木群落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径级结构、群落组成、生活型谱、区系特征作了阐述。结果显示:建始石门河景区中发现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et Wils.)、白楠(Phoebe neuranthaHemsl. Gamble)、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 Kanehira)和紫楠(Phoebe sheareriHemsl. Gamble),其中大多为中小型树木。其群落物种丰富,分布较广,但其生境破坏严重,需对楠木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














脉冲电场刺激下一些变叶木类植物负离子释放激增研究——方笑, 郑俊鸣, 朱丹丹, 张嘉灵, 黄建民, 郑金贵, 吴仁烨, 邓传远




DOI10.13836/j.jjau.201709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密闭玻璃箱内测定了2变型4栽培品种变叶木类植物在常态下、固定脉冲电场和正交设计脉冲电场刺激下负离子释放浓度,分析与探讨植物在不同情况下负离子释放浓度及影响负离子释放的电场因素,旨在筛选在电刺激下能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植物种质资源与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最佳电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1)常态下植物能释放负离子,戟叶变叶木释放负离子最高浓度为381 ion/cm3,引起生态效应有限。不同植物对负离子的产生影响极显著(P=0.000<0 .01),可能与物种本身特性有关。(2)固定脉冲电场刺激下,研究的变叶木类植物在负离子释放量较常态下显著提高,倍增系数在283~3   161,脉冲电场刺激下研究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与植物在常态下释放负离子浓度显著相关。推测植物负离子释放量激增的原因是源于脉冲电场对植物生理活动造成的影响。(3)每个研究植物接受最佳脉冲电场参数组合刺激可产生最大量的负离子,最佳脉冲电场刺激下6个研究植物有5个产生的负离子比在固定的脉冲电场刺激下大1~2个数量级。设定最佳脉冲电场刺激柳叶变叶木,能持续10 d高效产生负离子而不产生疲惫现象。














贵州省江口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及分析——王灯, 苟光前, 孙巧玲, 王瑶, 陈云飞




DOI10.13836/j.jjau.201709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进一步了解贵州省江口县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现状,更好地保护与利用植物资源,采用野外调查和查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野生木本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初步查明,贵州省江口县野生木本食用植物有4790161种(含变种),其中,被子植物有4487157种,而裸子植物相对贫乏,仅334种。生活型以乔木类、灌木类食用植物为主导,分别占总种数的39.75%31.68%,而小乔木或灌木类和(木质)藤本类的食用植物所占比例较少,分别占总种数的15.52%13.05%。食用部位上,果(种子)类的食用植物占优势,有139种,占总种数的86.34%。食用用途上,果品类、制酒类和糖类的食用植物最多,分别占总种数的67.70%26.71%16.77%。该区野生木本食用植物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生物技术与工程·









产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及其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张文平, 李昆太, 黄林, 魏赛金, 程新




DOI10.13836/j.jjau.201710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采用菌落拉丝法与多糖产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及周边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胞外多糖(EPS)较高的芽孢杆菌DT-10,该菌株在发酵培养基中EPS产量可达1 300.64 mg/L。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gyrB基因和pycA基因的测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最终判断确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类群(Bacillus cereus group)中的新种。将其应用于土壤中后发现,供试菌株及其所产胞外多糖对水稳性团聚体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 .05),说明多糖在土壤团聚体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株长链烷烃降解菌LZ02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李兵, 张博




DOI10.13836/j.jjau.201710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富集分离筛选高效长链烷烃降解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通过UVGC-MS检测菌株对长链烷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长链烷降解烃菌,经鉴定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LZ02。该菌生长温度范围0~45℃,最适生长温度35℃,在接种量为106 CFU/mL,原油浓度为0.5%W/V),振荡培养7 d时,降解率可达62.90%GC-MS分析表明:石油中长链烷烃C15~C21被完全降解,C22~C32部分降解,降解方式为单末端氧化。














改良CTAB法对山茶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研究——张金丽, 张罗霞, 杨坤梅, 李宗艳




DOI10.13836/j.jjau.201710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山茶属植物体内酚类、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较高,获得高纯度的总DNA比较困难。为筛选出适宜山茶属植物基因组DNA的较优提取方法,并研究不同材料处理方法的差异,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对山茶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CTAB法进行优化。最后确定较优提取方法为:老叶用CTAB-free去除多糖并防止酚氧化,用2% CTAB2% PVP241抽提2次;嫩叶用2×CTAB去除多糖并防止酚氧化,用1% CTAB2% PVP241抽提1次,并用ISSR-PCR检测。结果显示采用优化方案提取的DNA质量更好,能较好地溶于TE,可用于ISSR-PCR扩增,且扩增出清晰的条带。














黄鳝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通用性检测——张飞飞, 陈璇, 陈志永, 赖崇德, 徐敏, 何明杰, 隗黎丽, 钟其旺




DOI10.13836/j.jjau.201710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利用SSRrepeat软件对NCBI数据库中黄鳝肠道EST序列进行挖掘、验证,分析微卫星(SSR)在这些序列中的总体分布特点,并开发黄鳝EST-SSR引物。结果显示,在黄鳝肠道的814EST序列中共搜索到51SSR位点,分布在43EST中,出现频率为6.27%。这些EST-SSR的平均长度为18.80 bp。其中,三核苷酸重复为主导类型,占总SSR49.02%,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占29.41%。四、五、六碱基重复序列分别占微卫星总数的3.92%11.76%5.88%。多态性引物验证结果表明,在设计合成的21EST-SSR引物中,12对在黄鳝中获得有效扩增。其中7对引物显示出多态性,共扩增出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4.14),观测杂合度(Ho)为0~0.857 1,期望杂合度(He)为0.135 1~0.822 7,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23 8~0.781 1。在鲤形目和鲈形目中进行的跨物种扩增结果表明,12对引物中有7对引物在5个不同物种间得到成功扩增,5对引物在个别物种间表现出多态。研究获得的EST-SSR引物,可用于黄鳝的种资资源评价及遗传结构研究。














黄金茶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研究——熊磊, 陈慧, 胡文兵, 杨占威, 王文君




DOI10.13836/j.jjau.201710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研究超声波提取黄金茶多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对超声波提取黄金茶多糖进行试验和结果分析;对黄金茶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温度)进行优化,通过测定黄金茶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黄金茶多糖优化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65 W,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40,超声温度65℃;黄金茶多糖最高得率可达11.23%。黄金茶多糖对DPPH·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低于Vc,差异极显著(P<0 .01);0.2 mg/mL多糖和VC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二者差异极显著(P<0 .01);黄金茶多糖对·O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13 mg/mL0.553 mg/mL。黄金茶中多糖的含量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多糖浓度越高,其抗氧化活性越强。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陈介南, 闫豪, 张林, 詹鹏, 李超




DOI10.13836/j.jjau.201710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工艺及其应用评价,为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土地科学·









层状土壤水分入渗与溶质运移研究进展——涂安国




DOI10.13836/j.jjau.201710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层状土壤质地和孔隙状况的不均匀性使得水力特性在土层界面处发生突变,因而其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明显不同于均质土壤。论文对层状土壤水分入渗和溶质运移过程和模型模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层状土水分和溶质运移研究今后研究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包括土壤层状结构的定量化及其对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机理、建立考虑土层界面边界条件影响的水分和溶质运移定量模型。此外,层状土指流形成机制及其环境效应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层状土壤结构对坡地土壤水文过程影响及其调控对策研究,将是土壤水文领域长期面临的科学问题之一。














基于聚类分析的土地社会功能分类研究——何潇, 方逵, 段建南




DOI10.13836/j.jjau.201710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提高土地社会功能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探索新的土地社会功能分类方法,为土地社会功能分类研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文献共收集22项土地社会功能,针对各项功能自身具有的不同属性,提出了10项土地社会功能特征因子。对各项土地社会功能的特征因子进行赋值从而获得土地社会功能评分表,继而进行谱系聚类和K均值聚类分析。运用数理分析中常用的R2、半偏R2、伪F和伪t2   4个统计量对谱系聚类结果进行最佳聚类项数分析,采用R2和伪F两个统计量对K均值聚类结果进行最佳聚类项数分析,得出3种谱系聚类结果和1K均值聚类结果与顺序法分类结果比较分析,最终提出将22项土地社会功能分为8类的分类结果。研究表明聚类分析可很好地运用于土地社会功能分类研究中。














2000-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冉凤维, 罗志军, 章磊




DOI10.13836/j.jjau.201710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4期遥感数据,借助RSGIS技术,得到200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2000-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南昌市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土地利用动态度先升后降,15年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4%;(2)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园林地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水域向耕地、建设用地转移为主;(32000-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及区域政策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