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NDS201703*1*
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是农业稳粮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表明,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23.70%,且粮食非主产区的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效果远优于粮食主产区。因此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进程中,一方面,补贴资金不应局限于耕地地力提升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还应向属于绿箱补贴范畴的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及应用等方面转移或倾斜;另一方面,对粮食非主产区的改革速度及力度应缓于、弱于粮食主产区,进一步释放粮食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在粮食非主产区的政策效果,避免政策一刀切导致效率损失。
从土地禀赋结构的全新视角,以生态示范区为例,从微观角度研究土地禀赋的异质性,并探究影响石漠化地区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其他因素,结果发现:在生态脆弱区的石漠化地区,土地禀赋对生态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强烈制约作用,政府的扶持能够推动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农业生态技术具有明显正的经济外部性。因此,根据土地禀赋特点进行不同的政策扶持能够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的传播。
基于浙江省农民合作社数据,分析合作社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融资服务的供给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前和产后服务,其次是融资服务,仅有不足一半的合作社提供了产中服务;提高领导人人力资本和激励领导人有利于合作社各项农业产业链服务供给;扩大成员规模则有利于合作社产后和融资服务供给;外部力量介入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产后服务供给;优越的市场条件不利于合作社产前和产后服务供给。此外,产品类型对合作社农业产业链服务供给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和作用、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民经济组织的演进、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抑制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四个方面对既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从丰富和完善现象总结-理论探讨-实证检验的研究体系出发,认为现有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检验验证,而且较少从农户微观层面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为此,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认为出于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理论的验证并拓展研究范围,应从农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和测算,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民经济组织演进间的关系和作用,对解决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基于样本数量为300的北京市民问卷调查数据,从山区森林、边缘森林以及城市公园三种典型的城市森林形式出发,对市民的城市森林感知、利用方式,利用的时空特征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市民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森林有着不同的正、负面感知,其利用程度也因其市民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一定规律性,市民对于不同类型城市森林的具体利用情况也存在显著性差异;(2)北京市民城市森林的可达性较强,但城市森林的总体使用频率不高,其社会服务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3)个人特征、市民化程度、感知态度以及参与利用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市民的城市森林利用程度产生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系列的政策建议。
财政补贴对促进森林保险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补贴方式和规模的确定是影响森林保险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主要从森林保险财政补贴方式、补贴规模和补贴效率3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需求方出发集中于对保费补贴方式的分析,对解决保险供给不足的间接补贴方式研究不足,补贴规模和补贴效率研究尚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型构建,因此,提出补贴政策研究必须要关注和解决保障水平不合理、费率厘定不科学和补贴比例不合理三大关键问题,并应基于森林保险需求与供给视角,体现保障水平和费率厘定差异化特征,围绕最优保费补贴规模测算的主线,通过确定合理的补贴规模,提高农户的参保率,最终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运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从我国羊肉价格月度数据中分离出长期趋势、不规则变动、季节变动和周期变动,并分析其各自波动情况及波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分析羊肉替代品价格对羊肉价格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羊肉价格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规律;羊肉价格存在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之后再快速上升再下降的长期趋势;外部冲击在多数时间内对羊肉价格具有推动作用;自2000年以来,羊肉价格经历了4个周期,且周期波动长度有增长的趋势,波动幅度有加大的趋势;替代品价格中对羊肉价格波动影响最大的是牛肉价格,其次是猪肉价格和鸡肉价格。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和实施,政府和批发市场管理方对市场经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对相关经销商进行了食品安全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问卷调查,说明批发市场经销商的基本特征、市场准入、市场监测、市场管理等情况,并实证分析参加培训对经销商保障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经销商参与食品安全培训能促使其积极办理健康证,提升健康意识;促使其主动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促使其积极构建购销台账,增强制度执行力。根据结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明确经销商的义务及权利;批发市场管理方创新食品安全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经销商提高责任意识,主动参与食品安全培训等政策建议。
农户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如何防范农户道德风险行为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借助半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以389户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重点研究非正式制度对农户道德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式制度负向影响农户道德风险行为。其中,村规民约制定情况变量的边际效应为-0.133,说明所在村庄制定了村规民约的农户,其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道德观念约束力变量的边际效应为-0.161,说明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认为道德观念约束力越强的农户,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从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增强农户道德观念和加大政府规制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推动农户改良当前施肥结构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实施效果对改良土壤结构、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陕、甘、鲁、豫苹果主产区807个苹果种植户样本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有机肥投入比例作为处理结果,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户比未采用该技术农户有机肥投入比例高出3.2%,说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改善当前施肥结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政府应积极引导,不断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提高主产区该技术采用率,加快解决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针对我国食品回收处理问题,利用优化模型分析食品生产商与回收处理商是各自独立或者合作一体化的两种模式下回收利用率、产量和单位回收收益等相关决策。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下食品销售价格、回收处理的成本与收益关系满足不同条件时,食品回收利用率等相关决策是不同的,但主要因素对相关决策的影响效应基本相似,并且食品回收处理的高收益、低成本对于生产与回收处理主体都具有经济激励作用。提出以对优质高价食品的回收处理进行激励与约束为示范,逐步健全食品的安全回收利用体系等政策启示。
信息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先进信息技术,可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全程监管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究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经验,剖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的构想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以山东省X镇实证调查为基础,利用描述统计方法从权利认知、权利情感、权利主张、权利要求以及权利行为倾向5个维度考察农村妇女权利意识的现状。可以发现,农村妇女的权利意识已经觉醒且处于一定水平,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权利情感薄弱、权利主张不足等。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际交往范围越广,其权利意识越强;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此外,阅读书籍、关注时政要闻及丈夫的受教育水平与农村妇女的权利意识水平也具有正向显著性。而年龄、婚姻状况、外出务农时间等因素未通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权力文化网络是乡村社会的一种内生性的政治文化力量,它是维护整个乡村地区稳定与发展、防止外来侵袭以及保护文化传统与权威的隐含力量。现代化进程中,东西方国家均依托其原生文化理路,构建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权力文化网络模式,作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具象场域。总结和借鉴各国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拓展我国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和建设的视野,促进乡村社会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幸福宏图的早日实现。
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减贫成绩。回顾“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脱贫攻坚的现状,从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教育脱贫等8个方面,总结了16个典型的脱贫攻坚模式,分析当前江西脱贫攻坚的五大困难,即:资金约束、制度碎片化、项目同质化、程序繁杂化、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最后,针对现实困难提出几点思考。
中国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江西省要实现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比其他地区更快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基于江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基础和十三五江西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以及对江西省多个贫困县和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的大量调研,提炼出对江西省下一阶段脱贫攻坚有影响的5大方面、10个有代表性的精准扶贫模式,并结合江西省不同贫困地区的实际,提出不同地区下一阶段精准脱贫模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打赢江西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是江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是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首要任务。在分析江西脱贫攻坚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社会保障与健康等方面阐述脱贫攻坚的路径选择,并系统提出保障措施。即夯实脱贫攻坚目标机制,健全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强化产业发展脱贫机制,深化扶贫资金保障机制,严格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加快建立扶贫协同机制,完善脱贫攻坚激励机制,严肃扶贫考核问责机制。
< 正>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既反映了研究的背景和依据,也展示了研究有关信息的来源和出处;既体现了研究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延伸,也可彰显出良好的学术修养和学术水平。为坚持良好的学术导向,进一步做好本刊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工作,我们作如下说明:1.坚持科学性。所著录文献应体现研究的科学性,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虚假引用,避免可增减的主观引用。
< 正>2017年5月23日,《中国土地科学》、《土地科学动态》编辑部联合江西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利用与保护中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土地征收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实现研讨会。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林小凡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风田教授,浙江大学谭荣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录堂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温锐教授、邹秀清教授,江西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