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NDS20180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中的供给学派倡导的供给侧管理、增加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平衡。我国农业面临农产品供需失衡、产品品种结构性失衡、竞争力下降、质量下降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危机和生产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按照投入产出原理,对形成和影响农业供给的五大要素土地、劳力、资本、技术、管理进行全面优化和投入管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利用苏北3县840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应用含有异质性风险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Just-Pope SFA)分析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模式对农户技术效率及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查地区农户从事水稻生产管理的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17%,因技术效率损失所导致的平均作物单产损失高达103千克;与男女同耕相比,男耕女工将降低农户技术效率,但对作物产量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相比之下,男工女耕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会造成作物产量风险的显著上升。为了缓解农业家庭的性别分工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建议应对产生农村家庭成员地域分割、留守劳动力单性化的制度予以调整。此外,鼓励农地流转促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积极扶持优质农业合作社发展也是提升农业效率和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途径。
从品牌溢价入手,在理论分析品牌价值对农户种植收益的影响,并基于东港市444份草莓农户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技术进步与政府培训等因素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为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带来增值保收的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户销售收益;农户增收主要受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服务、科研成果支持和销售路径现代化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种植品种与技术的进步更新以及政府生产经营培训会显著促进农民增收。据此,提出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吸纳年轻的人力资本回流、转输血式扶持为造血式扶植、鼓励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基于4位数水平分类的粮油加工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我国粮油加工业不同子行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我国粮油加工业主产区集聚特征逐步凸显,但只有少数子行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对行业技术进步反而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对粮油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普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于产业规模相对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的食用油加工业,大企业病初见端倪,企业规模和竞争程度分别对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基于2003—2014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主产省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对托市政策下我国农户粮食供给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稻谷、小麦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不强,对长期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有较大提升,但均缺乏弹性。玉米播种面积对短期价格变动的反应不敏感,但在长期对价格变动富有弹性。另外,滞后一期播种面积对当期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变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稻谷、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变动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竞争作物价格会对稻谷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产生负向影响,对玉米播种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以广东省20县60个村381个农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差异。研究表明:(1)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政策在欠发达与发达地区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农户保护农田的行为,但取得的保护成效依然较低。(2)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的感知存在地域差异,在1%水平显著,并且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政策施行成效的感知水平稍低于发达地区。(3)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农户在对提高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收入改善耕地质量保持耕地使用方式不改变维持耕地品质不下降激发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等五方面的感知评价差异显著。(4)农户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成效感知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地域差异。欠发达地区中:文化水平、家庭年均收入、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和对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关注程度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而发达地区中,家庭人口总数、农田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对成效不大的评价影响显著;补贴领取简便程度、家庭人口总数、农田保护重要程度、补贴金额合适程度、文化水平等对取得较大成效的评价影响显著。
基于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果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和采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第一阶段,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意愿受果农禀赋、社会环境、政府推广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和技术培训对果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在第二阶段,政府补贴效果对果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这说明,政府补贴及补贴效果对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意义重大。
基于江西省17个县市753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将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满意度作为因变量,选取林农个人基本特征、林农家庭特征、林农林地经营特征以及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认知水平4个方面共1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将变量归为8个公因子,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林农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显著因素,得出影响林农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因素有:权力因子、政策满意因子、政策效果因子、政策认知因子、家庭因子以及林地经营因子共计15个变量。并针对目前生态公益林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对补偿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林农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认知水平;二是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实施弹性补偿政策;三是深入推进分类补偿,建立生态公益林生态状况动态评价机制;四是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经济。
利用江西省农户2014年、2016年混合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总体上农地确权导致农户农地转出要价提高67%,但是对经历了农地调整的农户,确权仅会使其提高3.1%的转出要价,显著低于总的平均影响效应。这意味着地权及其交易价格不仅依赖于法律赋权的稳定性,也与实践中事实地权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进一步的模型稳健性分析发现,农地确权的租金影响效应实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在处理遗漏重要变量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后,本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农村土地经营权是激活与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能动因素,其性质的界定已经成为影响农地流转与农地抵押效益的关键环节。从我国农地产权的演变历史、物权理论、我国农地立法实践和从农地集中经营的效益逻辑来看,农村土地经营权均有物权化的必要。将附着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社会保障功能剥离到土地承包权上,农村土地经营权塑造成无社会性功能限制的纯粹用益物权,更有利于农用地的市场流转,这是激活与促进农地规模经营的制度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物权化有利于化解农地入股与农地抵押的制度困境,同时建议法律应该作出回应,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内容及其转让条件。
探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改善当前中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成本高、单产低等问题。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基于国际牧场联盟(IFCN)的数据,对全球55个国家158个代表性养殖户奶牛养殖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分析提高技术效率的可能途径。当前全球的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均值为0.81,其中,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奶牛养殖技术效率超过0.92,远高于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研究还发现,养殖规模与技术效率呈U型关系,小规模家庭养殖户与大规模奶牛场的技术效率均高于中等规模养殖户。此外,首次产乳的月龄、奶牛品种、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奶业发展水平均会影响奶牛养殖户的技术效率。建议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养殖模式、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的奶牛有助于提高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技术效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与基础,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保障,创新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迫切课题。为此,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相关土地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围绕乡村振兴中如何保障农村产业用地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在分享全国各地众多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对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实践的实现路径与制度安排进行讨论,认为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应遵循尊重需求、可持续利用、二个最严格、系统整体等基本原则,农村产业用地保障有土地整治、村土地利用规划、科技创新3条主要实现路径路径。要着重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农村产业用地保障的制度安排:一是科学界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内涵与分类,制定差别化的用地保障政策;二是完善用途管制制度,推进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三是健全农村产业用地监管制度,防范农村产业用地风险;四是制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发挥科技创新对用地保障的提升作用。
基于新疆452新型职业农民的调查问卷,以化肥使用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地膜使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5类低碳农业技术为例,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农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对低碳农业技术培训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农民低碳农业技术培训需求的意愿。其中,耕地越多、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以务农为主、是村干部、是合作社成员的农户对化肥施用技术、地膜覆盖及回收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培训需求概率高;种植年限越长、培训次数越大的农户对化肥施用技术、地膜覆盖及回收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的培训需求概率低。农民资本积累对农药施用技术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69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政策认知、政策力度对农户清洁能源应用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认知、农户感知的政策力度对其清洁能源应用政策满意度有正向影响;农户户主的年龄、清洁能源示范县、居住地地形及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其清洁能源应用政策满意度。研究还表明,提升农户的政策认知和感知政策力度,会降低其对清洁能源应用政策不满的可能性,提高其对清洁能源应用政策满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