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欢迎您!
2017 No.5(全文+数字阅读)
发布时间: 2017-12-15   浏览次数: 107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网络版全文请登录投稿系统www.jxndxuebao.com获取。

手机阅读请扫描二维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在线阅读

http://mall.cnki.net/onlineview/MagaView.aspx?fn=JXND201705*1*


2017年39卷5期
[在线期刊]






·作物、园艺科学·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吴建富, 谢凡, 付桃秀, 潘晓华, 石庆华


DOI:10.13836/j.jjau.201710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芸苔素内酯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廖莎, 谭雪明,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DOI:10.13836/j.jjau.201711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了芸苔素内酯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方式和不同浓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延缓种谷胚乳消耗速度而推迟秧苗断乳时间,提高了胚乳利用率;促进出叶、出根、提高秧苗干物质量和壮秧指数。芸苔素内酯苗前浸种处理和基施处理比对照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2%~3%。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苗前期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显然优于促进地上部效果,浸种浓度0.15~0.20  mg/L为宜。芸苔素内酯喷施处理,播种8 d之后表现了明显的促进秧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效果,喷施浓度0.10 mg/L和0.15  mg/L效果较好。芸苔素内酯基施浓度0.40  mg/L,在播种8d内有明显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较高浓度的基施对地上部组织的细胞伸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芸苔素内酯处理,有利促进秧苗根冠生长,播前芸苔素内酯浓度0.15  mg/L溶液浸种、出苗后浓度0.10 mg/L进行喷施为好。











还田秸秆氮素转化及其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徐英德, 孙良杰, 汪景宽, 李双异, 高晓丹


DOI:10.13836/j.jjau.201711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还田秸秆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秸秆分解不仅是作物所需氮素的重要来源,而且能激发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氮素的有效性。近年来,秸秆还田作为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探明秸秆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和转化及外源秸秆氮对土壤氮素转移转化的影响对农田的氮素管理和合理进行秸秆还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介绍了还田秸秆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释放特征,探讨了秸秆氮在土壤中的去向及转化过程,综合分析了秸秆腐解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最后对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土壤氮素研究进行了展望。











不同蓄水深度的水分管理对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冯国禄, 许尤厚, 杨斌, 张虹, 王鹏良, 梁铭忠, 陆来仙, 田义超


DOI:10.13836/j.jjau.201711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探明施用单质混合肥后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H3、H6和H9 3个蓄水深度处理小区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处理小区的NO3--N的相对流失量,第1天后呈整体上升趋势,在第5天达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其流失量水平仍较高。(2)就NH4+-N的相对流失量而言,H6在第1天达89.34 mg的峰值;H3和H9在第1天达较高的流失水平;虽然3个处理(H3、H6、H9)的相对流失量在第1天后均呈下降趋势,在第5天后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呈H6 > H3 > H9。(3) H6和H9的TP相对流失量在第3天后达到较高水平,第3天后下降至第5天的较低水平;而H3在第3天后不降反升,第5天达55.45 mg的峰值。(4) H6、H9、H3中TN的相对流失量于第1天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至第5天处于较低水平。可得出结论:(1)通过滞水至第3天或第7天后排水,H3、H6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NO3--N的排放。(2)滞水至第5~7天排水,H3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NH4+-N的排放。(3)滞水至第5天后排水,H9和H6处理可有效减少TP排放。(4)滞水至第5天排水,H3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TN的排放。











烘烤期烟叶霉变发生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陈二龙, 范志勇, 宋朝鹏, 王德勋, 户艳霞, 王新中, 孙军伟, 苏家恩, 贺帆


DOI:10.13836/j.jjau.201711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研究在烘烤过程中不同层次烟叶霉变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防控烟叶霉变发生的措施提供适时适度的依据。通过摄像头记录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的发生情况,采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烘烤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探讨烘烤期间烟叶霉变发生规律,以及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烟叶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霉变发生率呈S型变化;1~4层的霉变开始时间分别为:30.3,28.7,23.2,22.3  h;1~4层的霉变终止时间分别为:63.3,62.7,57.3,56.7  h;4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的1层与2层,3层与4层的霉变发生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1~4层霉变爆发时间分别为:49.29,46.97,44.70,43.47   h;随着烤房内装烟层次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相对湿度逐渐升高,且低温高湿时间持续越长,霉变较为严重;1层烟叶霉变进入稳定期的温度为41.5℃,相对湿度(RH)为77.8%。烟叶霉变的发生趋势为S型,且与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有关。为防止烘烤期间烟叶霉变,必须在43.47  h之前使高温层的温度≥ 41.5℃,相对湿度≤ 77.8%。











赣南柑橘果园面积动态变化分析——以信丰县为例——陈优良, 胡锦景, 王兆茹, 王之玉


DOI:10.13836/j.jjau.201711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地,为详细掌握柑橘果园的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分析果园产量变化原因,以赣州市信丰县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   TM/OLI三期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对2010-2016年柑橘果园面积变化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2016年,信丰县柑橘果园经历了明显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2009-2013年农田、林区、裸地主要转变成果园,2013-2016年则刚好相反;2009年至2016年柑橘果园种植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009-2013年果园面积增长了近10.85  km2,2013-2016年果园面积减少了近30.49 km2;黄龙病,年平均气温及人均园地面积是影响柑橘果园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其中2013年爆发的黄龙病对柑橘种植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与信丰同期统计年鉴中柑橘种植情况基本一致,能为柑橘果园产量变化做出合理分析,为中短期赣州柑橘产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植保科学·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龙南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赖锡婷, 周昱晨, 何海敏, 薛芳森


DOI:10.13836/j.jjau.201711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探明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龙南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系统研究该虫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该虫的光周期反应为典型的短日照类型,光周期反应高度依赖于温度。所有的成虫在温度≤  18℃时无论光周期如何均进入滞育。高温能强烈地抑制长日照诱导的滞育,短日照的滞育抑制作用仅在高温(≥  18℃)下才能表达。将幼虫在长日照条件下处理不同天数后转到短日照条件或反相进行,结果显示该虫的光敏感阶段出现在幼虫期,并且一个长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要强于一个短光照的滞育诱导效应。该虫的温度敏感阶段包括整个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林业科学·






樟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戴小英, 章挺, 汪信东, 秦政


DOI:10.13836/j.jjau.201711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樟树是我国重要香原料树种之一,运用极其广泛,樟树工业原料林建设的种苗繁育很关键,除常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外,国内科研人员对樟树的组织培养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从外植体的选取、初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移栽炼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旨在为快速建立樟树稳定、高效组培繁殖体系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开发樟树利用价值及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童性、IBA和扦插季节对香樟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肖祖飞, 谭城城, 刘香玉, 周祥发, 李凤, 金志农


DOI:10.13836/j.jjau.201711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密植矮林是香樟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优良香樟的繁殖对于精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其它繁殖方式相比,扦插繁殖具有繁殖周期短、繁殖系数高、生产成本低和能够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等优点,已成为樟树快速繁殖的高效途径。本试验以成年期樟树树冠当年生枝顶端嫩梢、成年期樟树基部萌蘖当年生枝顶端嫩梢和童期樟树当年生枝顶端嫩梢为材料,研究童性、吲哚丁酸(IBA)和扦插季节对樟树绿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取自童期樟树当年生枝顶端嫩梢生根能力(90.63%、10.70、4.95)显著高于成年期樟树基部萌蘖当年生枝顶端嫩梢(41.67%、4.83、2.14)和樟树成年期树冠当年生枝顶端嫩梢(9.38%、2.89、0.96),童性是樟树扦插生根的关键因子。IBA能够显著促进樟树插穗的生根能力,3  000 mg/L IBA处理是香樟插条生根最适浓度。5月份扦插效果最好,其次为6月份,最差是9月份。











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研究——徐晓迪, 陈永滨, 罗梅秀, 刘丹, 陈世品, 冯丽贞


DOI:10.13836/j.jjau.201711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珍贵用材树种闽楠(Phoebe bournei)为研究材料,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测定仪和OS5p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和分析其在不同季节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探究其日进程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闽楠不同季节光合特性日进程变化有所差异。其中,Pn、Tr、Gs等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Ci为四季U型,WUE呈四季双峰型曲线,而Ls呈春秋冬单峰型、夏季W 型曲线。不同季节Fv/Fo呈春秋 V型、夏冬双峰型曲线,Fv/Fm四季均呈V型曲线,NPQ四季日进程变化无明显规律。Yield、qPETR日进程均呈春秋单峰型、夏冬双峰型变化曲线。闽楠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整体呈秋季较大,冬季较小,即秋季为闽楠生长期,而冬季存在生长休眠期。











元宝枫不同基因型叶片花色苷组分的时空差异——杜晓茜, 丰震, 许超, 安凯, 乔谦, 任红剑


DOI:10.13836/j.jjau.201711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测定元宝枫不同季节、不同生理状态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索元宝枫叶片颜色的遗传调控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元宝枫不同基因型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季节差异。在春季新稍嫩叶中,基因型1-1号和6-1号均含Cy3R和Cy3G,基因型1-6号仅含Cy3G;基因型1-1号花色苷含量最高(38.66  ug/g)。在秋季转色叶片中,基因型6-1号含有Cy3R、Cy3G和CyDig 3种花色苷,基因型1-6中花色苷含量最高(152.16  ug/g)。基因型1-6号中春季和秋季叶片中检测到完全不同种类的花色苷,春季叶片中含有Cy3G,秋季叶片中含有Cy3R和CyDig,其他两个基因型检测到的花色苷种类也有差异,秋季转色叶片中花色苷平均含量是春季新稍嫩叶中的4倍,所有3种基因型的春季新稍嫩叶中都没有检测到CyDig。元宝枫不同基因型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基因型在不同季节不同生理状态的叶片中花色苷种类和含量也不同,秋季叶片转红色的基因型含有高量的矢车菊素的葡萄糖苷,秋季叶片转黄的基因型也含有稍低量的矢车菊素的葡萄糖苷。











安吉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许丽霞, 江洪, 张敏霞, 宋新章, 陈晓峰, 舒海燕


DOI:10.13836/j.jjau.201712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Rd)和初始量子效率(α)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76 5~1.525 7 mg/(m2·s)、0.001 6~0.002 4 mg/(m2·s)、0.078 5~0.269 5 mg/μmol,毛竹林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年总量为1 596.22 g C/(m2·a)。影响毛竹林生态系统Pmax和GEP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叶面积指数和饱和水汽压差,Pmax和GEP均随着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和一定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长,SWC50 cm也是影响Pmax和GEP的重要环境因子(P<0.05),SWC5 cm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明显(P>0.05)。











湿害胁迫下不同种源地桔梗生理响应及耐湿性评价——欧泉, 马云桐, 罗婷婷, 毛胜楠, 钟芙蓉


DOI:10.13836/j.jjau.201712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以不同种源地6份桔梗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控水方式在土壤饱和持水量状态下对桔梗进行持续湿害处理,研究湿害胁迫对株高、分枝数目、地下鲜质量和地下干质量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不同种源地材料对湿害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并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结合隶属函数法与聚类分析法对6份种质材料的19个生长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湿害处理下,6份桔梗种质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湿害胁迫促进了多数材料的株高、分枝数目、主茎粗度和地上鲜质量的增长,同时抑制了地下鲜质量和地下干质量的变化,普遍降低了根冠比。湿害处理后,桔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脯氨酸含量也下降,而丙二醛、细胞膜透性等指标则因种质不同呈现出不同结果。分析表明,材料St为高耐湿性种质,材料Sa为中等耐湿性种质,而其余种源地材料为耐湿性较弱种质。











贵州省江口县木本鞣料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陈云飞, 苟光前


DOI:10.13836/j.jjau.201712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深入了解贵州省江口县木本鞣料植物种质资源现状,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该区植物资源,对该区木本鞣料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得出了该区木本鞣料植物共有43科77属115种,其中有优势科4科,优势属3属,同时以2~4种的科以及单种属占有明显优势。该区木本鞣料植物资源的生活型以乔木类型居多,占总种数的53.91%,各生活型中又以落叶型占主导。在该区木本鞣料植物中,以树皮可提取栲胶的种类居多,占总种数的61.74%。同时提出了一些开发利用该区鞣料植物资源的建议,旨在为这些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水产科学·






河蟹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陶程, 杨永超, 马旭洲, 王武, 李星星


DOI:10.13836/j.jjau.201712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针对河蟹幼蟹培育池塘的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的浮游动物为材料,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共检测到浮游动物37种,其中优势种12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水源区。枝角类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期幼蟹培育池枝角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桡足类密度逐渐上升,后期幼蟹培育池桡足类密度显著高于水源区(P<0.05);轮虫密度逐渐下降,整个时期幼蟹培育池轮虫密度与水源区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幼蟹培育池和水源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大多数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池塘有净化水体的作用,水质明显优于水源区。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较丰富,群落关系趋向平衡和稳定。温度和食物是影响幼蟹培育池浮游动物群落变动的主要原因。











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周彦锋, 王晨赫, 刘凯, 尤洋


DOI:10.13836/j.jjau.201712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2015年12月,对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调查和分析。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利用藻类生物学等多种评价指标评价保护区的水体营养状态,为引江济淮工程开展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次采样共采集83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为40种,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8.19%,硅藻门为25种,蓝藻门为10种,有42.86%优势种为富营养水体指示种。保护区的细胞密度均值为3.01×107 ind./L,生物量为13.73 mg/L,且核心区均高于实验区,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保护区的整体显示是轻污染,水质整体清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保护区生物量与TN、CODMn呈正相关、与SD呈负相关。RDA分析表明,影响保护区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TP和CODMn









·生物技术与工程·






百日草属EST-SSR信息分析及其雄性不育两用系鉴别引物筛选——胡妙, 秦美姣, 李娟, 叶要妹


DOI:10.13836/j.jjau.201712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百日草雄性不育在F1代杂交育种中应用广泛,建立百日草雄性育性EST-SSR分子标记,为百日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百日草属EST序列20  667条,进行EST-SSR信息的分析。采用20  μL红酶PCR反应体系,以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MJ16AB的DNA为模板,筛选引物。结果获得622条重复基元不少于5次且重复序列长度≥ 12  bp的SSR,其中二、三核苷酸出现次数最多的是AT/TA、CTA/GAT,分别占总数的9.5%、10.6%。随机合成的136对引物中,引物28、30、33、69和ZeM63在百日草可育和不育两池间扩增出清晰且稳定的差异性条带。本试验验证了基于百日草属EST数据开发SSR分子标记的可行性,筛选出的5对多态性引物可用于建立百日草雄性育性分子标记。











链霉菌JD211对水稻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邵正英, 聂丽, 徐志荣, 李张, 傅雁辉, 魏赛金


DOI:10.13836/j.jjau.201712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明确链霉菌JD211对水稻抗性影响机制,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链霉菌JD211对水稻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JD211提高了水稻木质素、类黄酮、总酚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秧龄27   d,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水稻叶片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25.90%和54.43%;接种稻瘟病菌,添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与未加JD211相比,分别提高了17.74%和9.10%。水稻培育31   d,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组较对照组的PPO活性、总酚与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5.68%、7.14%和18.59%;接种稻瘟病菌,添加链霉菌JD211的处理与未加JD211相比,分别提高了13.40%、11.22%和130.34%。说明链霉菌JD211促进了水稻叶片酚类物质的积累以及相关酶活的提高,链霉菌JD211能够诱导植物抗性,增强水稻抗病能力。











杏鲍菇菌糠漆酶分离纯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刘骊, 单书凯, 张杰, 闫苗, 赖春芬, 艾柳英, 孙淑静


DOI:10.13836/j.jjau.2017127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寻求制取漆酶廉价的原料,实现杏鲍菇菌糠资源高值化利用,以杏鲍菇菌糠为材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冷冻干燥和DEAE-sepharose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漆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Native  SDS-PAGE检测所得漆酶为单一纯品,分子量大小约为44.3 ku,酶比活6.233  U/mg,纯化倍数10.452,酶活回收率16.640%;该酶氧化ABTS的Km值为0.087 mmol/L,催化氧化底物ABTS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低于35℃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为3.8,在pH 3.8~4.6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金属离子Fe2+、Cu2+对漆酶有明显抑制作用,而Fe3+、Mn2+有显著促进作用。











甘蔗多酚对胆固醇诱导高血脂大鼠的影响——杨谷良, 黄春保, 潘敏雄, 龙涛, 王书珍, 李士明


DOI:10.13836/j.jjau.2017128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研究甘蔗多酚的降血脂作用,试验从甘蔗渣中提取分离甘蔗多酚类化合物,通过HPLC-UV检测了甘蔗渣提取物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胆固醇诱导高血脂大鼠模型,通过灌喂甘蔗渣提取物研究多酚类对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HPLC-UV检测发现,甘蔗渣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香草酸、咖啡酸、表儿茶素、芥子酸、阿魏酸、芦丁、槲皮甙、槲皮素等多酚化合物,给予不同浓度的甘蔗多酚后,能够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体质量,对大鼠肝、脾、肾等脏器的重量没有显著变化,和高血脂组相比,甘蔗多酚处理组大鼠的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TG)的含量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ease,GOT)与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值虽有一定变化,但这种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甘蔗多酚没有细胞毒性,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所造成的高血脂现象。











高氨氮条件碳源对地衣芽孢杆菌(Dy)降氮的影响——刘思雅, 胡鲲, 阮记明, 杨先乐


DOI:10.13836/j.jjau.2017129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研究碳源种类和碳氮比对高氨氮耐受菌降氮的影响,比较5株菌在氨氮梯度污水中的OD值和降氮率筛出一株高氨氮耐受菌,并分析了不同碳源种类以及碳氮比(C/N)对Dy降解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Dy是高氨氮耐受菌,葡萄糖作为污水碳源时,Dy的OD值最大,脱氮效果最佳均达100%;乙醇和蔗糖次之;对照组(无碳源)氨氮去除率为零。当C/N比为8时,硝态氮已被全部去除;C/N比为16时,Dy对氨氮和亚硝态氮降解率均达100%。由此可见,添加合适的额外碳源种类(葡萄糖),可提高Dy降氮的活性;添加适量的碳源,当碳氮达到平衡时(氨氮组和亚硝态氮组C/N  ≥ 16,硝态氮组C/N ≥ 8),Dy菌株有最大降氮率。











不同有机酸对磷酸三钙溶解能力的研究——刘胜亮, 朱舒亮, 李静, 杨越, 李建贵


DOI:10.13836/j.jjau.2017130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研究不同有机酸对磷酸三钙的溶解作用,将草酸等10种有机酸施加到磷酸三钙无机磷培养基中培养6   d,测定培养基中速效磷的含量,并对溶解磷酸三钙能力较强的5种有机酸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比较研究其解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这10种有机酸都可以促进磷酸三钙的溶解,但它们的溶磷能力却有显著差异。其中草酸、酒石酸、丙酮酸、乳酸及乙酸等5种有机酸溶磷能力较强,苹果酸、α-戊二酸的溶磷能力较弱,丙酸、富马酸、柠檬酸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最弱。对5种溶磷能力较强的有机酸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它们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酒石酸、丙酮酸、乳酸、草酸、乙酸。











基于机器嗅觉的柑橘品种无损检测与识别——彭珂, 骆德汉, 夏必亮


DOI:10.13836/j.jjau.2017131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了探索一种不依赖人的感官评定而识别柑橘品种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嗅觉的柑橘品种分类识别方法。使用PEN3电子鼻对外形相似但品种不同的柑橘水果进行无损气味采集,通过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TSA)对高维水果气味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运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最终达到对不同品种柑橘水果分类识别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LTSA+LDA的方法能够对柑橘品种进行有效识别,对皇帝柑、脐橙和砂糖桔的识别率分别是91.1%、93.3%和91.1%,总体识别率为91.8%,该方法在柑橘品种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履带式电动谷物收集装袋机的设计与试验——陈立才, 黄芳, 黄俊宝, 潘松, 董希慧, 廖禺


DOI:10.13836/j.jjau.2017132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针对目前国内谷物收集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设计研发一种履带式电动谷物收集装袋机。该机以蓄电池为能源,电机为动力,采用履带自走结构,型式为刮板型,主要由动力传动装置、行走装置、控制装置、谷物集拢装置、谷物传送装置、谷物装袋装置及机架等部分组成。确定了该机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了关键部件,可一次性完成谷物收集和装袋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稳定,收净率、破碎率和纯工作小时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98.9%、0.01%和2  118.70 kg/h,适用于晒场谷物收集和装袋,研究可为谷物收集装袋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环境保护与生态·






7种作物对酞酸酯污染的胁迫响应评价——张明, 欧阳琰


DOI:10.13836/j.jjau.2017133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PAEs污染物及其浓度对7种作物的胁迫响应,以期为酞酸酯污染土壤的农作物栽培以及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DMP、DEP、DOP的不同浓度处理对7种作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7种作物的茎叶与根部对3种PAEs的响应也不同。冬瓜、豆角、番茄的茎叶对PAEs污染物的响应明显大于根部。DOP对黄瓜的根部无影响,DMP对香根草的根部无影响。胁迫响应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种作物中对3种PAEs污染物胁迫响应为中度胁迫的有2种(豆角、番茄),重度胁迫的有5种(冬瓜、大豆、黄瓜、空心菜和香根草)。采用耐性指数法对不同作物的地上部生长、地下部生长耐性进行分类,属DMP普通型的作物有3种(番茄、冬瓜和豆角),属DEP普通型的作物有5种(番茄、大豆、空心菜、冬瓜和豆角),属DOP普通型的作物有2种(大豆、空心菜),香根草是DMP、DEP和DOP的耐性型作物。











麦饭石对复合污染土壤Cu、Cd的修复——丁园, 张宝林, 余冰飞


DOI:10.13836/j.jjau.2017134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采用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指示生物,以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为污染土壤钝化剂,探讨两者对污染土壤Cu、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施用麦饭石钝化剂后,土壤Cu、Cd的活性降低,钝化后土壤弱酸提取态Cu由37.36%分别下降至15.07%和17.72%,弱酸提取态Cd由30.44%分别下降至26.27%和27.78%。黑麦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均能准确地指示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天然麦饭石(NM)和麦饭石包膜肥(CM)对污染土壤Cu、Cd形态的影响差异不大,但对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农业信息化技术·






脐橙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彭媛, 唐建军, 黄丽莉, 院超云


DOI:10.13836/j.jjau.2017135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随着我国脐橙生产规模的扩大,出口量的增加,其对外贸易受到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风险急剧增加。为避免企业在脐橙贸易中,因遭受相关进口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蒙受严重损失,建立相关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系统,让相关产业利益者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及时了解、提早预防,十分必要。介绍脐橙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系统,采用.Net技术进行开发,基于C/S、B/S混合架构,开发语言为C#。系统通过对WTO/TBT涉及脐橙贸易的技术法规、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关注焦点进行搜集整理,同时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及时收集、翻译全球脐橙主要贸易国的各类TBT信息,实现了脐橙TBT通报信息、TBT卫生信息等的检索,并有论坛系统供用户与专家之间进行交流。系统对于脐橙出口中遇到的TBT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贸易障碍,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在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中的应用研究——张婧娴, 沈润平, 郭佳


DOI:10.13836/j.jjau.2017136                        [摘要 Abstract]                     [下载 PDF]                                  






中文摘要:为探讨数据挖掘方法和建模因变量对区域干旱综合监测模型构建的影响,选择分类回归树(CART)、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不种数据挖掘方法,以及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等不同指数为建模因变量,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域,开展综合干旱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构建模型的监测结果与模型因变量计算值之间相关系数在0.800~0.91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均方根误差(RMSE)在0.061~0.138,并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不同数据挖掘方法和不同干旱指数作为因变量构建的模型仍存在差异,且模型参数的选取对于模型泛化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从山西省干旱监测结果分析,SVM方法建立的模型表现出对高程较高的敏感性,同时作为模型因变量的干旱指数的特征也会反映在模型的应用效果中,在干旱等级划分指标标准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数据挖掘方法和建模因变量构建的模型,监测到的干旱面积存在一定差异。